理事長: 莊文勇
常務理事: 黎許傳、李錦員
理事: 郭月珍、傅佩忠、劉邦平 郭文標、邱義峰、莊博元.
常務監事: 詹有錦.
監事:'莊美珍,.楊熾梧..
新竹縣竹工藝學會成立的緣起
我們新竹縣的桂竹林有4,500公頃,佔全台的十分之一,尤其尖石、五峰擁有全台最優質的桂竹,但新竹縣竹材加工廠很少,大多載到竹山販售;為何竹山能成為竹工藝業發展專業區?在民國60年之前,日本的剛竹開花枯死,加上產業結構變化,工資上漲,整個竹工藝機械技術傳到台灣各地,當時竹山因從事竹工藝的人數最多,竹子頭段、中段、尾段都有不同的業者使用,是一個分工很細的行業,自然形成生產鏈,加上政府的推展,發展成竹工藝業專業區,曾經輝煌一時,台商西進大陸後才沒落。
近幾年由於大陸工資不斷上揚,人民幣不斷升值,兩岸的條件慢慢拉近,產業會回流重新洗牌,更重要的是大陸沒有桂竹,我們如何善加利用台灣有利的資源,發展文化創意產業,讓新竹縣的竹業,不只是賣竹,還要在地加工,讓原住民部落和農村社區增加就業機會,讓竹業再現風華。因此邀請產、官、學和有興趣的伙伴們當發起人,讓學會早日成立,大家共聚一堂,一起推動新竹縣竹工藝的發展。
新竹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范處長,關心原住民的就業機會和生計,邀勞工處唐處長,來篁城竹簾文化館,一起商討,希望新竹縣能成立竹工藝學會,將來借重竹業界先進的專才和熱忱,將竹工藝的技藝傳承下去,讓原住民能學得一技之長。竹工藝學會配合政府的政策,在社區和部落,開辦竹工藝班,甚至職訓班時提供師資。新竹縣文化局的社區營造中心,也希望讓各社區和部落串聯起來,讓尖石五峰桂竹的特質,發展成為新竹縣部落社區的共同特色。
100年7月16日我們召開了竹工藝家的座談會,凝聚共識,召集熱心人士當發起人,本學會不同於一般的發展協會,成員必須有專長,結合各方面的專長才能使學會壯大,因此發起人的召集就延長一些時間來審核;最後在100年10月12日提出申請,10月21日縣府”府社行字第1000137992號”回文,同意籌組。11月2日召開本學會第一次籌備會,12月2日召開本第二次籌備會,最後決定於101年1月7日成立新竹縣竹工藝學會。
新竹縣竹工藝座談會內容
壹. 從環保節能減碳重視竹產業
竹材是世界各國公認的綠建材,許多國家著手研發其產品,因為竹子不需要種植,每年自動長竹筍,三年就可以成材,而且它的硬度彈性比一般木材還好,只要疏伐管理得當,竹材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 ,而且竹林會更有經濟效益。種樹要20年以上才能成材,我們要用竹材代替木材,讓樹木成為百年千年的大樹;但竹子如果不去砍伐,不但是浪費資源,竹子不會長粗長高,七年後就漸漸老化枯死,反而妨礙竹筍的生長。全世界都在提倡節能減碳,台灣有這麼豐富的竹林資源,不去使用,任其枯萎,不但業者失去工作機會,對整個環保生態,無法有效新陳代謝,浪費資源。反而從國外進口木材,無論是熱帶雨林或寒帶林,都應該盡量保留,減少購買就減少砍伐。許多國家、企業家發動造林減少二氧化碳,緩和地球暖化,固然很好,如果現有的竹林加強的疏伐管理,成效會更快,讓竹林新陳代謝,不但可以獲得竹材資源,竹筍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,生長枝葉快速,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的能力特強,而且放出芬多精有益人體。
近十年來,世界各地爆發土石流,有人怪罪竹林根淺是元兇,這是錯誤的見解,竹的地下莖分佈在整個地面上,有深有淺,地下莖的節再長出竹根,形成網狀抓住泥土,不但對水土保持有很大的幫助,而且竹根的吸水量很強,尤其竹筍和嫩竹是調解水量的大功臣。
貳.竹器的生產
從前亞洲產竹子的國家地區,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用品都利用竹子,竹子因生長快速取材方便,成為民生必須的材料;由於工業發達,塑膠和木材取代了竹器,反而工業化的國家竹器被忽視了。竹器過去都停留在手工生產,因此工資越高的地區,生產成本也相對提高,競爭力就降低,造成業者無法生存,竹器產品逐漸消失;竹器生產無法機械化嗎?它是比木材困難,但非不能,民國60年到80年之間,竹業曾經有輝煌的機械加工生產,大多數外銷;後來台商到大陸生產,再回銷台灣,打擊自己的同業,大陸人學會了技術,台商自己也被大陸廉價打垮。二十年來由於產業西進後,進口竹工藝品,廉價打擊本土業者,在地竹產業空洞化,現在竹山也只剩下幾家,竹材需求降低,人才逐漸凋零,後繼無人,才是最大的隱憂。
台灣竹業40年來從手工轉型成工業化以後,原本可以繼續發展更精緻化,但由於業者的短視,西進大陸,以廉價商品,互相殘殺,造成兩敗俱傷。過去的生產鏈斷了,市場流失了,原有業者的經營意願低落,造成竹業恢復榮景的困難。但我們不能放棄竹林的資源,忽視環保節能減碳,我們也不願意斷掉竹文化產業,我們希望民眾擁有在地的文化產業特色。
政府近年來輔導文化創意產業,竹文化產業的歷史最攸久,種類也最多,發展空間也大,但它所面臨的問題,需要產、官、學共同來解決:
一. 行銷問題:20年以前竹藝工產品以外銷為主內銷為輔,今後要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,因此產品一定要有行銷管道,除了固定的館舍實體行銷外,網路客戶需求行銷,還要經常辦展售會的促銷,提高曝光率,否則再好的產品也無人知,例如:尖石幾年前做了一個竹碳窯,燒了一窯,沒有行銷管道,竹碳賣不出去,就停產了。
二. 管理技術問題:如果研發新產品,需要技術和營運管理,希望政府能委派學術界來輔導,給業者充電,如竹碳窯雖然工研院已協助完成窯灶,但在燒窯的時間、溫度、退溫等步驟、都需要嚴謹的管控,才能燒出優良品質的竹碳。
三. 機械代替手工:今後的生產一定要朝向機械化,規格化,量產後才有競爭力。目前的竹工機價錢便宜,還不精密,生產時需要靠調整機器的經驗,因此經驗的傳承是很重要的。
四. 生產鏈的重要性:竹材加工是分工很細的行業,有些產品需要厚的竹,有些產品需要節長的竹材,有些產品不要節也不要厚,產品也可以分上、中、下游分工生產,各取所需,資金周轉快,才能降低成本,創造利潤,有利潤才能永續經營。
五. 文化創意商品:過去的產品都只著重單一元素的實用性,忽略了美觀、文化、創意、和不同元素的結合,我們產業界需要學術界和官方的輔導,才能發展優良的文化創意商品。
六. 廢料的處理:過去竹材的廢料可以造紙,可以造人造木炭,也可以當堆肥,後來因環保問題沒人回收,成了業者的負擔。今年在溪頭竹文化節時,有農委會和林務局的政府官員問我竹材廢料多嗎?竹材廢料可提煉生化油。
參.新竹縣竹業發展的潛力
竹山是台灣竹業專業區,主要的原因,開發得早,在日治時期就有“竹編訓練班”,光復後成立三個生產合作社,政府輔導竹材防腐廠的設立,竹山農村工業區的設立,竹山高中竹工藝科的培養人材,這些都是人為努力的成果,但他們優質的產品原料卻是竹東竹。新竹縣尖石、五峰有全世界最好的桂竹,這是任何地區無法取代的地利,加上新竹有工業研究院,有交通大學客家學院,有客家文化,原住民文化,對竹工藝愛好人士的帶動,都能注入新的生命力;新竹縣離台北都會區近,又有內灣、北埔風景區遊客多,竹工藝品可成為當地的特色商品,產品行銷容易。加上政府的政策性的輔導,重視環保資源,原住民生計,年長勞工的就業機會,剩餘勞力的再利用,產銷的均衡發展等等,產、官、學一起來推動新竹縣竹工藝的發展。